查看原文
其他

过年也不敢休息:gap year里,挤满了为gpa卷生卷死的中国学生?

新东方方老师 新东方教育 2024-03-31

当gap year卷成gpa year,没人敢停下。但在卷的道路上盲目狂奔,可能反而是用卷的痛苦去替代自我探索的“痛苦”。


——方老师说




一到放假,和gap相关的话题就引发热议,#真的好想有个gao time#、#为什么想回家gap一年那么难#……


第一批回家过年、处在gap阶段的年轻人,更是提心吊胆,生怕面对父母失望的眼神、亲戚的追问。



在别处,gap是健身、义工和旅行;


而在这里,gap更像是一场豪赌,背后意味着脱节、跟不上社会节奏,成为外界严重的loser。


于是,我们看到现在gap year(间隔年)卷成gpa year(备考年),青年旅社里住满了因gap落脚,找工作、考研、申请留学的年轻人,听到“简历上的空白期,是成年以后唯一一段快乐的时光”的声音。



为什么中国学生不敢gap,把gap year卷成了gpa year?


选择gap只能是那些有底气的人的选择,普通人gap就意味躺平、和社会节奏脱节、成为他人眼中的loser吗?


那些选择gap的年轻人后来怎么样了?





01

当gap year卷成gpa year

在社会时钟叮叮一秒不差地敲打下,Gap Year不再是舒适的缓冲,而是变成由GPA铺成的弯道,人人都希望在其中实现反超。


“备考”是其中最拥挤的赛道,学位、证书、语言、岗位……这条赛道的尽头,是无数个待上的岸。


李诺就是从GPA Year中毕业的其中一员。


在人生的前18年里,她足够优秀,也足够幸运,顺利进入top2高校就读。可就像郑雅君在《金榜题名之后:大学生出路分化之谜》中所写的那样:


“当大学生懵懵懂懂地踏入名校校园,很可能会发现其间的生活像极了一个被精心布局的异彩纷呈的迷宫:并不存在一条‘主路’或某种标准走法——


似乎每一天的过法都有许多种可能,每个人在路口处需要不断地做选择,每一条小路都各有乾坤,且大多与迷宫外的世界保持着一定的距离。”



她被新生活冲击,直到大四填毕业去向表的时候,班里同学要么填“升学”,要么填“就业”,要么填“出国”,似乎只有她一个人填上了“待定”——因为答应她转正的公司在最后拒绝了她。


她于是做出了大学四年最快的一次选择,那就是回家准备留学的材料;


用两个月准备雅思,考到7.5的成绩,再用两个月准备申请文书;


之后的8个月里,她还考了驾照,学了PS、PR,去媒体行业实习……


后来她成功申请到理想的学校,现在正在某互联网大厂工作。可以看出,那个GPA Year在她之后的学历和职业道路上发挥了不可或缺的作用。(小红书@阿狸纱)



像李诺这样在GPA Year赛道中成功的人有,但更多的,是这条路上焦虑而痛苦的大多数。


成雨也是从GPA Year里走过的人,但回忆起那一年,痛苦要远远大过最后成功的喜悦


她本打算留学,但阴差阳错下竞遭遇“全拒德”(即没有收到任何大学的offer),于是,她只能在短暂休整后开启GPA Year。


一开始,她一边备考GRE,一边混申28个项目,但两个月后,GRE考试失败,她只得临时调整计划,变成申请实习两手抓。


那时,她不但没有一封offer,还收了3封拒信。可她不敢崩溃,也不能崩溃,只得鼓起勇气去往新的城市,开启自己在银行和互联网大厂的实习。白天的工作压力很大,晚上回到住处,她还要打起精神修改文书。



所幸,在多次失败后,她终于在某个夜晚的23点,收到了梦校的offer。所以,在向他人分享GPA Year经历时,她不是“这一年,这样做才会成功”式地经验灌输,而更多的是鼓励:


“我们都会有属于自己的未来,害怕也没关系,焦虑也没关系,谁不是挣扎着往前走呢?时间是良药,只有自己能把自己照顾好,希望大家都能有一颗老虎的心和一片乌龟的壳,有勇气的同时也有庇护所。”(小红书@差不多就行了别焦虑了)


当gap year卷成gpa year,没有什么诗和远方,有的往往是焦虑和失意,以及少数的痛苦和成功。


gap不是无用的、休闲的、放松的假期,它需要有用,需要努力,需要为更好的自己蓄力;


需要当别人的gap year,是毕业之后花一年时间深度旅游,感受不同的生活时;你的gap year最好是备考成功上岸,或者拿了几段大厂实习经历,顺便还考了几个证。


毕竟在一个变化过快、机会越来越有限的时代,暂停意味着豪赌,意味着需要付出高昂的代价。


Gap在社会评价体系中是羞于启齿的,因为这代表着躺平。


可那些真正度过Gap Year的人,真的躺平了吗?

02

Gap不是单纯地逃避当下

“Gap Year也许可以形容成:拾梦者的勇气之旅,用几个月到一年的时间,打断或者暂停之前我们为自己的生活所设定的规律章法;


去往一个不同的环境,体验新的文化,重新探索人与人,人与万物的联系,重新设定自己,让先对人生的态度进行一次全方位的重启。


这是豆瓣“THE GAP YEAR间隔年”小组的小组简介,也是起初Gap Year的定义,是Gap Year充满别样吸引力的原因所在。



林木是某985大学的学生,在大一,他因为所处环境充斥着“什么年纪该做什么事”的观念而“感到窒息”,所以他选择了休学去gap。


Gap后,他独自一人前往多个国家,解锁了杂货店员工、自媒体运营者、对外汉语教师、自由撰稿人、导游等多个身份,拥有了很多个奇妙的瞬间。


在这个过程中,他重新拾起关于“自我”的碎片,重塑那个被过往生活击垮的自己,不断用奇特的经历和体验填充自己的“GAP清单”,就像他分享的那样:


“间隔年是中场休息,属于自己的时间,这时要记得对自己好一点,任性一点,没什么比自己身心愉悦更重要。”(小红书@龙灵Leone)



楚悦在工作一年后,辞去在外人看来十分稳定的工作,参加义工旅行,去捕捉之前因为困在格子间里而无法感受到的瞬间:


“当一份工作无法再物质驱动上继续满足你,同时又找不到足够的价值驱动支撑时,你就需要好好考虑下是否需要打破僵局换个环境了。”


她用耐心和期待去完成常常被视为“浪费时间”的事情。比如到书店工作,拆书、包装书、“给书擦身子”……这些小事虽然漫长而单一,但她却能从中发现“像拆盲盒一样的惊喜”。


除此之外,她还和林木一样,解锁了很多个“第一次”。(小红书@一个柚子)


虽然具体的生活不同,但林木和楚悦的Gap Year体验的,都是功绩主义下“无意义”的事情,帮助他们探索了更广阔的人生边界,更加全面地认识自己。


只不过,就像开篇所说,之所以林木和楚悦这样的人在我们周围的环境中并不常见,就是因为:


他们的生活是对当前“无法被写进简历的人生不值得过”的整体氛围的挑战,在这样的氛围烘托下,他们的选择成了巨大的豪赌。



像陈易,就后悔选择了Gap Year。


大学毕业后,他本打算申请留学,但因为一些原因没能拿到理想的offer,于是他索性Gap一年,边旅行边准备申请材料。


可半年后他就后悔了,因为前期的旅行花了很多钱,这些钱都来自父母,可他的家庭年收入并不高,想到留学后还要有大额支出,他就后悔自己前期去了太多地方。


而且,他本想着在旅行的轻松氛围中提升语言成绩,结果却一直没有准备,到了申请的截止期才急急忙忙预约考位,没想到附近的考位都满了。


等到投递之时,他发现梦校的录取门槛似乎变高了——“还不如去年直接去保底学校,现在我不仅要重新感受一次申请的焦虑,还要面临申请结果不如去年的风险。”


后悔的人不只陈易一个,有很多辞职gap的人,在重返职场时,发现自己与其他求职者相比,不是年龄大就是缺少足够的工作经历,持续变少的存款也让自己失去了随意挑选offer的勇气。


在这些重压下,前期好不容易调整好的身心状态又重新被破坏,想和朋友分享却发觉没有共同语言,自我怀疑和自我否定似乎比gap之前还更多


而从这些选择gap的年轻人的经历来看,你会发现:


Gap并不是单纯地逃避当下、奔赴诗与远方,它需要你想清楚自己的选择,在避开盲目卷的痛苦之外,需要你承担自我探索的痛苦,gap才意味着人生重启的契机,珍贵的人生体验收获。

03

别用盲目卷的痛苦


替代自我探索的痛苦

“没有十全十美的选择”,这句话在Gap Year中也同样适用。


传统意义上的Gap Year,也不全是舒适自得。


大学毕业时,李思认为自己四年来都过得“和高中一样辛苦”,于是毫不犹豫地想要用一年来好好休息、调整。


刚开始的时候,她的确过得很舒适,但半个月后,亲戚朋友们都开始询问她的工作和感情情况,同学们升学或工作的状态也不时出现在社交平台上,她开始焦虑,自己是不是真的在“混”。


她开始因为空虚而焦虑,短短一个月后,她就放弃了之前制定的“调整计划”,开始准备不同岗位的考试。


而所谓的GPA Year,也不全是焦虑和忙碌。


李诺在GPA Year中,也“去做了好多一直想做却没做成的事”,比如健身、学跳舞、看演唱会、陪爸爸妈妈一起看电视,等等。


她似乎找到了忙碌和休息的平衡点,并在这个平衡点上“悟了一点点自己想要的真正是什么”。



你会发现,gap year和gpa year,当你想清楚,同样都可以是充满收获的人生旅途。


外界的声音,比如“社会时钟”,固然能帮助我们判断一件事情应不应该去做,但不应当成为决定因素,真正能决定我们应该做什么的,只有我们自己。


固然机会是有限的,陀螺是无限的,社会要挑转得更快、更连贯的那个。

 

但人生体验依然是珍贵的,建立自主性,走自己的路,不是为了满足谁,也不是为了跟谁竞争。那么,怎么走,都是对的路。



而不是表面上做着休息的事情,内心里则在自我剥削、自我责备;表面上在学习或是工作,“我要休息”的声音却一遍遍在脑海里回荡。


也不会被“gap year究竟应该做什么”“谁有资格去gap”等问题绑架,gap与否,gap多久,有自己的一套评价标准。


诚然,在“功绩社会”下,大环境瞬息万变,容错率越来越低,如哲学家韩炳哲所言:“功绩主题投身于一种强制的自由,或者说自由地强制之中,以达到最终目的——效绩的最大化。”


“休息”似乎成了大家秘而不宣的羞耻,gap似乎成为一种存在于想象中的自由。


但在卷的道路上盲目狂奔,可能反而是用卷的痛苦,去替代自我探索的“痛苦”。


有时候歇一歇,或许其中正有发现自我的契机。


参考:

[1]华人研究室: 被吹爆的Gap Year里,挤满了卷生卷死的年轻人


好在还有00后老师

花式让试卷轻松一点



面对小朋友,新东方有编程、美术、机器人、科学等素质课程,也有口才、写字、脑力、故事表演等素养课程,还有游学营地喔;

面对高中生、大学生,有留学咨询、出国考试、大学四六级、考研、专升本、成人英语;

反正,我们提供全程体系化教育教学解决方案,只要是你想学的,我们都有(嘻~)

有需要欢迎点击下方小程序,将有专人和您联系解答~




//

更多好看的

你喜欢独当一面,红光满面,还是XDF红包封面?大学生回村穿搭:奶奶的棉裤、妈妈的袄,这下谁还分得清我和我姥?她是公认考研大腿,独家文档几个G,课堂堪比《最强大脑》现场

“在看”我吗?

继续滑动看下一个
向上滑动看下一个

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

文章有问题?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